真的火车头战绩(火车头游戏视频)

新闻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铁路如同一条条血脉,连接着城市的繁华与乡村的宁静。而在这条血脉中,火车头无疑是当之无愧的“心脏”,它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希望,承载着国家的繁荣与发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火车头的神秘面纱,探寻那些真的火车头战绩

一、火车头的历史与演变

1. 早期的火车头

在蒸汽时代,火车头主要以蒸汽为动力,庞大的锅炉和烟囱是它们最鲜明的标志。那时的火车头,造型笨重,运行速度慢,但它们却在铁路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 内燃火车头的崛起

随着内燃技术的进步,内燃火车头逐渐取代了蒸汽火车头,成为铁路运输的主力。它们体积小、重量轻,运行速度快,大大提高了铁路运输的效率。

3. 电力火车头的时代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电力火车头逐渐成为主流。它们具有环保、节能、高效等优点,为铁路运输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火车头的种类与特点

1. 蒸汽火车头

特点:造型古朴,运行速度慢,对环境污染较大。

2. 内燃火车头

特点:体积小、重量轻,运行速度快,但燃油消耗较高。

3. 电力火车头

特点:环保、节能、高效,运行速度快,适用于长距离、高速铁路。

类型特点适用场景
蒸汽火车头造型古朴,运行速度慢,对环境污染较大历史遗迹、旅游观光
内燃火车头体积小、重量轻,运行速度快,但燃油消耗较高地区铁路、短途运输
电力火车头环保、节能、高效,运行速度快,适用于长距离、高速铁路全国铁路、长途运输

三、真的火车头战绩:中国铁路的辉煌成就

1. 运输能力大幅提升

近年来,我国铁路运输能力不断提高,货运和客运总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以下是一些关键数据:

类型总量(亿吨)总量(亿人)
货运41.6
客运30.3263.8

2. 铁路网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目前,我国铁路网规模已超过13万公里,覆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以下是一些重要数据:

类型长度(万公里)
高速铁路3.5
城际铁路1.3
普速铁路8.2

3. 技术创新与突破

我国铁路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

  • 高速铁路: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是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
  • 重载铁路:我国重载铁路技术居世界前列,运输能力大幅提升。
  • 智能化铁路:我国铁路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四、

火车头,这个承载着无数梦想与希望的存在,见证了中国铁路的辉煌历程。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它将继续发挥强大的动力,推动我国铁路事业不断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让我们一起期待真的火车头战绩的延续!

火车头走了,谁来保卫我们的青训

在欧洲足坛,荷兰俱乐部阿贾克斯队向来以培养优秀青年球员闻名于世,在中国,也有着这样一支历史悠久的“阿贾克斯”——天津火车头足球俱乐部。但是,就在上周六,天津火车头足球俱乐部宣布因资金等客观原因,退出2017赛季中乙联赛。这家有着66年历史的老牌球队,就这样告别了职业联赛的舞台。

天津火车头足球俱乐部前身为中国火车头体协足球队(成立于1950年)和天津火车头足球队,1957年,两队合并为天津火车头足球队,在中国足球前职业化时期战绩显赫,曾获得过全国足球冠军、天津市足球冠军、全国大企业职工比赛冠军等荣誉。1994年开启职业化时代,天津火车头足球俱乐部正式成立并参加当年的全国足球甲B联赛。

在中国足球的职业化进程中,火车头足球俱乐部率先建立青少年梯队,开创了规范的青训系统。一提起“火车头”,熟悉中国足球的业内人士无不竖起大拇指。李玮峰、李毅、曲波,杨君、关震、杨程、苑维玮、宗磊、冯仁亮、宋博轩等中国足坛名将都是出自火车头青训。而从1998年俱乐部将原一线队整体转卖给深圳平安时起,球队便开启了以售卖年轻球员来维持俱乐部运转的模式。

但是,在近年来中国职业联赛烧钱之风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依靠售卖年轻球员为生的火车头俱乐部却越来越感到难以为继。俱乐部现任总经理曹友遗憾地表示:“这是一个非常无奈的选择。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市场因素,是我们的企业经营出现了困难;第二方面原因是现在足球市场的投入越来越大,两点合在一起,我们决定不参加明年中乙。”多么简单直白——“掏不起钱了”就是退出的原因!

这是大实话,“80亿”中超时代,各队争先恐后烧钱进行军备竞赛,聘请世界名帅,购买大牌外援。而由于外援名额有限,而国内优秀球员资源稀缺,因此本土球员的转会费更是屡屡打破历史记录,进入“亿元时代”,身价甚至高过大部分效力于五大联赛俱乐部的球员。而中超的通货膨胀也影响到了次级别的中甲、中乙联赛,下赛季,许多中甲俱乐部的单赛季投入都会达到上亿元,这放在三五年前,已经是中超级别的投入成本了,而过去花不了什么大钱的中乙联赛,如今单赛季的投入成本也得以千万计了!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国内优秀球员都能卖出上亿的身价了,那以青训为主业的火车头俱乐部为什么还赚不到钱呢?这里面有两个原因。第一,火车头队这些年转出球员的交易基本都发生在球员成名之前,被各个中超俱乐部当作潜力股买走,因此自然卖不出大价钱;第二,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作为对目前国内以青训为主业的中小俱乐部的保障的“联合机制补偿”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得贯彻执行!

说到这里,我们觉得有必要给大家简单科普一下“联合机制补偿”的概念。

联合机制补偿:职业球员在与原俱乐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前转会,新俱乐部应当向所有培训过该球员的俱乐部和/或培训单位支付联合机制补偿。

联合机制补偿的数额=(新俱乐部支付给原俱乐部的转会费-培训补偿)×5%

联合机制补偿在俱乐部和/或培训单位之间的分配应当按照球员从12周岁到23周岁期间在相关俱乐部和/或培训单位的注册年数(不足一年按相应比例计算)计算。

——摘自《中国足球协会球员身份和转会暂行规定》 2010年

其实这一规定源自《国际足联球员身份和转会管理规定》,并且在当下的国际足坛转会市场上,各家俱乐部一直遵守着这一规定。举例来讲,2013年夏天皇马中场厄齐尔转会到阿森纳,转会费5000万欧元,作为球员“上家”的皇马实际得到了4750万欧元转会费以及60万欧元的“培养费”,因为厄齐尔转会加入皇马时未满23岁,因此皇马有权得到部分培养费。而其余190万欧元被分别支付给了不莱梅(50万欧元)、沙尔克04(65万欧元)以及红白埃森(75万欧元),其中作为厄齐尔母队的红白埃森,当时正处于德国第四级别联赛,75万欧元对于这支球队简直是一笔巨款,而财政紧张的该队正是凭借着这笔青训补偿修建了新的青训基地。

其实,早在6年前,就已经有国内俱乐部尝到了联合机制补偿的甜头,2010年蒿俊闵加盟德甲沙尔克04俱乐部,对方就向蒿俊闵的母队天津泰达支付了这笔费用。

而在2015年12月30日,中国足协又下发了《中国足球协会球员身份和转会管理规定》取代之前的《暂行规定》,新规定明确了联合机制补偿,更加与国际足联的转会规定接轨,让人们一度期待着足协能够通过行政力量来促进这一机制的实施。可如今一年过去了,我们尚未得知哪怕一例国内足坛的转会遵循了联合机制补偿的相关规定。

其实在国内球员转会身价水涨船高的今天,按照联合机制补偿的计算公式,那些高身价球员每转会一次,便会为培养他们的母队赚得一笔数目不菲的“培养费”。以今天的主人公天津火车头为例,今年年初张鹭转会至天津权健,转会费达到了70000万人民币,如果相关俱乐部按照联合机制补偿的规定去执行,那么作为培养张鹭的母队,火车头俱乐部至少将获得百万元以上的青训补偿。而作为一支近二十年来一直靠培养年轻球员为生的俱乐部,天津火车头的青训成果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如果这些从火车头队走出来的球员每转会一次,相关俱乐部都能够按照规定支付相应的青训补偿,那即使如今的中乙联赛单赛季投入成本以千万计,火车头俱乐部也可以靠着这些青训补偿收入继续留在职业联赛的舞台上!

可是,没有如果!

随着金元足球愈演愈烈,国内球员的身价也一次又一次地挑战着球迷们的神经!五天前刚刚被宣布转会加盟上海申花的辽宁宏运后腰孙世林,身价可能达到上亿元人民币!而至今没有任何关于其过往效力球队获得青训补偿的相关消息。

在中国职业足球的发展初期,由于从足协到俱乐部普遍缺乏职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造成相关规则不完善、不规范经营泛滥以及对运营交易缺乏有效监管和约束,久而久之,错误的做法反倒成为了深入人心的不成文的规矩。

时至今日,我们的职业俱乐部一面为过往对青训的忽视而造成的国内球员资源稀缺的恶果不计成本地买单,一面又选择继续无视规则让这样的局面持续恶化。

然而纵观欧洲主流联赛,顶级俱乐部虽然都拥有自己的青训营培养新鲜血液,可更多地是从国内各地的小俱乐部挖掘“潜力股”或者“半成品”来进一步培养,比如前文提到的厄齐尔,又比如本赛季在在多特蒙德复出后状态火热的罗伊斯,皆是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明星球员。而这种模式得以延续的基础,便是对联合机制补偿的有效执行。

如今在国内经营俱乐部的成本越来越高,不可能所有的俱乐部都有幸得到富豪投资人们的垂青,那么如何保障小俱乐部的利益和生存空间?或许建立有效的青训补偿执行机制不失为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

这次宣布退出的是火车头一家俱乐部,可如果足协仍然对联合机制补偿的执行缺乏有效监管,或许会有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火车头退出职业足球的舞台,到那时,纵使资本家们手握再多的钞票,恐怕也买不到合格的球员了!

不过令人感到一丝欣慰的是,天津火车头俱乐部并没有因为退出中甲而消亡,俱乐部只是选择暂时告别职业足球,未来他们将继续从事足球青训。相信只要保留住一丝火种,未来就还有重新燃烧的希望!期待他们归来的一天!

希斯菲尔德的执教特点

绝对的足球行家

作为球员,希斯菲尔德曾经在瑞士巴塞尔队两次夺得瑞士甲级联赛冠军,并当过一次最佳射手。1975-1978效力斯图加特队的3年期间,他还参加了22场德甲比赛。希斯菲尔德还曾经效力过德国乙级队,并当过乙级的最佳射手。作为教练,希斯菲尔德取得的成绩要比作为球员大得多,在多特蒙德和拜仁取得的战绩都深为人知。其实,希斯菲尔德在瑞士执教时就已是硕果累累。1983年,34岁的希斯菲尔德宣布挂靴,挂靴后他立即转入教练生涯,执教瑞士一支乙级队—火车头队,一年后,他就把该队带入甲级。希斯菲尔德是一个非常有头脑,对自己的长处认识得很清的人,“在我30岁的时候,我就决定要去尝试当教练,而且时间要尽可能早。我想先给自己5年时间,争取在这5年里取得一点名气。”事实证明,他成功了。继第一年就把火车头队带入甲级后,1985希斯菲尔德又执教瑞士阿劳队,1989年和1990年连续两次带领草蜢队夺得瑞士甲级联赛冠军。不过,希斯菲尔德真正成名还是在德甲,毕竟,瑞士足球在欧洲足坛和世界足坛都没有地位。 1991年7月1日,希斯菲尔德接手多特蒙德时,多特蒙德排名德甲第10,一年后,希斯菲尔德让多特蒙德当上了联赛亚军,并了有以后的1995、1996年的德甲冠军和1997年的冠军杯,有了加盟拜仁3年,3次蝉联德甲冠军和今年冠军杯这样的辉煌战绩。在专业上,希斯菲尔德是一个绝对的足球行家,他能根据对手和自己队员的伤病状态等排出相应的阵容和策略。在马德里,他排出铜墙铁壁的后防线,以1比0战胜皇家马德里,“因为到最后只看谁胜了。”他的全盘战略、高速运转政策早已为世人所知,他的带队技术更是他的强项。首先,希斯菲尔德对职业球员的行为举止并不存有幻想,“那种认为职业球员会自然有一套职业行事方式的想法是乌托邦,当然这是每个教练希望的理想状况,然而在实际上这并不存在。在一支队伍中,25位性格不同的人生活在一起,并不是每个球员一开始就能领会教练的意图。然而教练必须保证在总体上将自己的意图在球场内外都能体现出来。”希斯菲尔德是一个接受正规训练的数学老师,他深懂教育章法和教育心理学,他认为,在一个球队中,“肯定会有如果你今天给他说了,明天就忘了的人。总有些人学得快,有些人学得慢。”因此,教练对每个球员都必须有的放矢。两年前,希斯菲尔德这样说明自己与巴斯勒相处的原则:“要是巴斯勒赌气,我能接受,因为巴斯勒就是巴斯勒,与别人不一样,他是整个德甲的一个能让人笑的人,一个天才的球员。尽管他有时爱挑衅,但他还是一个非常诚实的人。对他我不花力气,他是一个艺术家,他应保留自己的风格。”希斯菲尔德强调,他并不是给予巴斯勒什么更多的特权,只是与他有另一套相处的方式,“在全队,他也与其他队员一样,享有同样的义务与权利。要是他越轨,我会同样对他进行罚款。”希斯菲尔德这一席话正是在冠军杯决赛对曼联队开战前说的,这场比赛正是巴斯勒一记天才式的任意球让拜仁以1比0领先,不到5个月后,巴斯勒在一家意大利餐馆大打出手,拜仁还是忍痛照章把他扫地出门。希斯菲尔德特别重视队伍建设,全队上下权力结构分明。在拜仁,马特乌斯、埃芬博格和卡恩是全队的核心,在点球大战卡恩扑住对方3个点球绝非偶然,这里隐藏了教练对他的信任。希斯菲尔德对埃芬博格深信不疑,大约3年前,他就说过“他是世界上最佳中场”,虽然此话后来曾招来很多行家的怀疑,但希斯菲尔德对此深信不疑。希斯菲尔德赢了,埃芬博格回报了教练对他的信任,每次在关键的时候他都能发挥其核心作用,这正是世界巨星的可贵之处,这正是希斯菲尔德眼光高明之处。不因一二场比赛就放弃对球员信任,这正是希斯菲尔德取胜的关键。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后防线,在0比3败给里昂以及其后连吃几场败仗后,以安德森、库福尔和林克为主的后防线曾饱受批评歌,但希斯菲尔德并没有乱阵脚,结果这三人在四五月份的德甲和冠军杯的关键比赛中,对拜仁的夺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斯菲尔德能明察秋毫,这也正是他成功的关键。在多特蒙德,队长萨默尔是队伍的核心力量,然而在1997年率领多特蒙德拿下冠军杯后,希斯菲尔德敏感地感觉到萨默尔、索萨等核心队员与自己的信任出现危机,这时他发现,已连续两次拿下德甲冠军并夺得冠军杯的这支队伍的求胜欲和成就感已不那么强烈,他因此主动退位。结果正如他预料的,多特蒙德开始大滑坡,到上个赛季差点降级。当然,希斯菲尔德并不对这一切幸灾乐祸,正如上赛季在多特蒙德为保级而战时,希斯菲尔德一方面对自己过去效力的球队深表忧虑,“我的半个心还留在多特蒙德”,另一方面又坚信多特蒙德不会降级。

二战的英雄故事

1、巴顿:“神话中的大力神”

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战打响,巴顿的第3集团军作为第二梯队登陆。1944年12月,巴顿率第3集团军在阿登地区击退德军的大反扑,解救了被围的盟军部队。

1945年3月,巴顿再次抢在蒙哥马利之前渡过了莱茵河。在9个月的推进过程中,巴顿部队歼敌140余万,取得了惊人的战果。

2、击落12架日军战机的抗日英雄——罗伯特·斯科特

罗伯特·斯科特(Robert L.Scott)上校是美国第10航空队驻华空军特遣队第23战斗机大队的第一任大队长、杰出的飞行员和抗日英雄。斯科特生于1908年4月12日,美国佐治亚州人。

1932年西点军校毕业,1934年开始驾驶飞机在芝加哥、克里夫兰、纽约等城市之间飞行,运送航空邮件。后到巴拿马担任了三年飞行教官。

1942年7月4日,驻华空军特遣队正式成立。斯科特在昆明成立了第23战斗机大队司令部。同年秋收季节,日本军队掠夺了大量粮食,在鄱阳湖上抢运。

斯科特率领8架P-40K战斗机,从衡阳起飞前往鄱阳湖进行战斗,将前去与运粮船会合的10条日军炮艇全部击沉。斯科特在援华战斗中一共击落12架日军飞机,深受钦佩。

1943年2月,斯科特服役期满回国,开始在各地讲演报告,介绍战争形势,鼓舞士气。同年,根据其讲演内容编辑成的《上帝是我的副驾驶》一书出版。

他的事迹也被华纳兄弟电影公司拍摄成同名电影。战后,斯科特继续在空军服役,担任过喷气战斗机的教官和指挥,1953年在华盛顿担任空军情报室主任,晋升为准将,1957年10月31日退役。

3、瓦西里·扎伊采夫

瓦西里·扎伊采夫(俄语:Васи́лийГриго́рьевичЗа́йцев/英语:Vasily Zaytsev,1915年3月23日—1991年12月15日),出生于俄罗斯亚列宁斯科亚,苏联军人、著名狙击手、狙击学校校长。

因在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于11月10日至12月17日之间共击毙了225名德意志国防军和其他轴心国的士兵与军官而一战成名。在二战期间共击毙德军400名,由他培训的狙击手共毙敌约一万名。

1944年退伍,战后被提升为陆军少将。瓦西里·扎伊采夫也是美国拍摄的反映苏联卫国战争的电影《兵临城下》的男主角瓦西里·扎伊采夫的原型。

4、白英:大青山下传播抗日火种

白英(1890年—1946年),内蒙古土默特右旗将军尧乡人,193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临河支部的宣传兼农运委员。1946年患急性痢疾病逝。

白英等同志以将军尧乡白青尧村为据点,秘密开展革命活动,有时外出联络同志,探听消息;有时在白英家聚会,研究工作。

为了培养革命接班人,他们在白青尧村办起学校,重点吸收和照顾穷苦人家的孩子入学,着力从文化知识和革命理论方面武装孩子们的头脑;

他们访贫问苦,向群众宣传革命的经验,讲述中国革命的道路和前途,在穷苦农民中播下了革命火种。

1939年夏,大青山游击根据地派马之歆到白青尧开展抗日工作,在白英的协助下,全村70%以上的人参加了抗日救国会,20多人赴伊克昭盟桃力民和大青山游击根据地受训或参军。

中秋节,中共萨托工委组织部长刘启焕到白青尧一带开展地下工作,在白英的协助下整顿了救国会和中共白青尧地下支部,培养和积蓄了革命力量;兴办中山小学和农民夜校;发动群众抗粮、抗捐……千方百计维护贫苦农民的利益。

日军侵华时期,一些伪警察认贼为父,为虎作伥,横行乡里,群众恨之入骨。1940年糜子成熟时,驻将军尧乡的伪警察小分队队长珊宝借口抓贼,将在自家地里收割的白雄、张才捆了起来,还把张才毒打了一顿。

白英闻讯顾不得穿鞋,匆匆前去营救。迎面路遇珊宝押着白雄、张才走来,白英上前质问道:“自家的东西也不由自家吗?你敲诈勒索也不找个地方!我给你洋烟,给你钱,我给你两个耳光!你把人放了!”

珊宝知道白英平时见义勇为,又是准格尔旗西官府奇子祥的干爹,没有敢惹,只好给白雄、张才松绑。

1943年秋天,中共萨托县地下工委书记刘启焕派白英到后套开展工作,白英到后套后,积极开展革命工作。1946年党组织派白英到准格尔旗德胜西一带开展革命活动,他日夜兼程,不幸患急性痢疾病逝。

5、拉斯科娃

拉斯科娃,全名玛林娜·米哈伊洛芙娜,苏联第一个女领航员,1938年参加前苏联红军。她两次乘“祖国”号飞机,以领航员身份参加了远程不着陆飞行。

在第二次远程飞行着陆以前,她被迫跳伞,降落在西伯利亚大森林中,顽强地度过了10个昼夜,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1940年加入前苏联共产党。

在卫国战争时期,在航空兵妇女团筹建期间任航空兵大队长。1942年任轰炸航空兵妇女团团长,因公殉职。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二战英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瓦西里·扎伊采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玛林娜·米哈伊洛芙娜·拉斯科娃

直播
录像